English

原创 | 一文读懂芽孢染色法:揭秘细菌的“休眠密码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16    浏览次数:42

在微生物的世界里,细菌的芽孢堪称“生存大师”。当环境恶化时,它们会进入休眠状态,形成厚壁的芽孢,抵抗高温、干旱甚至化学消毒剂的侵袭。如何让这些微小的“防护罩”在显微镜下现形?芽孢染色法正是解开这一谜题的关键技术。本文将从原理到实操,带你全面了解这项微生物学经典技术。

一、芽孢染色法的核心原理

芽孢的特殊结构是其难以被常规染色法观察的原因。芽孢壁由多层致密的蛋白质和钙质组成,透性极低,普通染料难以渗透。芽孢染色法通过以下策略突破这一难题:
1、加热促渗:使用弱碱性染料(如孔雀绿)并加热,促使染料穿透芽孢壁。
2、差异脱色:染色后水洗,菌体中的染料被洗脱,而芽孢因结构致密保留颜色。
3、对比复染:用番红等复染剂对菌体二次染色,最终芽孢呈绿色,菌体呈红色,形成鲜明对比。
注:芽胞具有高度的折光性,外膜致密,渗透性低,故普通染色法不易使其着色,芽胞染色法是根据芽胞既难以着色,而一旦着色又难以脱色的特点设计的。所有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:采用着色力强的染料,并加热以促进标本着色,然后使菌体脱色,而芽胞上的染料仍保留,经复染后,菌体和芽胞呈现不同的颜色。

二、实验操作全流程(以Schaeffer-Fulton法为例)

材料准备:枯草芽孢杆菌、5%孔雀绿水溶液、0.5%番红染液、载玻片、酒精灯、显微镜等。

芽孢染色法流程

步骤详解:
1、涂片固定:取洁净的载玻片,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,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量芽孢菌跟水混匀,晾干,用酒精灯固定。
2、初染加热:将固定好的涂片放入含5%孔雀绿水溶液的50℃水浴染色缸中,浸染15min,如下图2-1。或者在涂片上滴加孔雀绿,酒精灯加热至冒蒸汽并维持5分钟(需补液防干燥),如下图2-2。

初染加热步骤

3、水洗脱色:取出载玻片,用水冲洗多余染液,直至出水无色为止。
4、复染显色:0.5%碱性番红复染1min。
5、冲洗:用水冲洗多余染液,直至出水无色为止,晾干。
6、镜检观察:先低倍镜找到区域后,换油镜观察芽孢和菌体。菌体呈红色或粉色,而芽孢呈绿色(如下图)。

镜检观察

三、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

Q1、为何镜检中游离芽孢多?
答:可能原因:菌体处于生长衰退期,芽孢已释放;培养时间过长导致菌体裂解。

Q2、染色失败怎么办?
答:检查加热是否均匀,避免染液蒸干;确保复染前充分水洗。

&3、关键控制点:
● 无菌操作防污染,试剂现配现用保效果;
● 脱色时间不超过2秒,防止过度脱色。

四、应用场景: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

1、食品工业:检测罐头等高温灭菌食品中是否残留耐热芽孢,评估灭菌效果。
2、临床诊断:快速鉴别炭疽芽孢杆菌等致病菌,辅助感染诊断。
3、环境监测:分析土壤或水体中芽孢杆菌的分布,评估生态风险。
4、科研分类:通过芽孢形状(圆形/椭圆形)、位置(中央/末端)等特征进行菌种鉴定。

最后,环凯生物基于芽孢染色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场景,现已整理出相应产品解决方案供选择(见以下列表)!

环凯质控菌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