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化解读 | GB 4789.30-2025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》
发布时间:2025-04-16 浏览次数:24
2025年3月27日,新的GB 4789.38-2025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》历经数载终于与大家见面了。食品伙伴网将GB 4789.30(2025版)与GB 4789.30-2016进行了比对,内容仅供参考。
一、主要变化
1、增加了OA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配方。
2、修改了适用范围;
3、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;
4、修改了第一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增菌液、选择性培养基、检验程序、 鉴定方法等;
5、修改了第二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的样品接种、菌落计数和确认、 结果计数、结果报告;
6、修改了第三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的样品接种。
二、详细内容比对
1,修改了标准的范围描述
新标准中第三法范围删除了 (<100CFU/g)而杂菌含量较高 和 特别是牛奶、水以及含干扰菌落计数的颗粒物质的食品 的限定表述。
2,修改了部分设备和培养基试剂
a、增加25~30°C恒温培养箱,对于冰箱、显微镜、生化鉴定等设备参数进行微调。
b、由于国际、国外标准规范,ISO 标准采用了 Fraser 增菌肉汤(FB1、FB2),分离平板包含 OA 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,新标准参照ISO的方法,对其培养基进行调整,与国际接轨;增菌培养基由原来的“李氏增菌肉汤 LB(LB1,LB2)”改为“Fraser 增菌肉汤(FB1、FB2)”,分离培养基增加 “OA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”。
c、培养基还增加了“无菌磷酸盐缓冲液、无菌生理盐水”,删除了缓冲蛋白胨水。
3,修改了第一法检验程序
检验程序中除了对于分离培养基进行微调外,还对于生化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列举,流程更完整、完善。
4,修改了第一法操作步骤
a、修改并增加了液态样品制备的操作部分,针对固体、半固体及其他样品采用拍打式和高速旋转式进行样品处理分开描述,更详细。
b、新标准中增加了分离时需要混匀的具体要求,并增加了PALCAM 琼脂平板上菌落大小的描述,更直观、更具体;新增培养基的菌落特征也很详细,并且增加了其他亚菌种的形态说明。
c、新标准中把纯培养的过程单列出来,这样再进行生化实验的菌落来源更清晰、明确。
d、鉴定实验步骤中,修改了部分文字描述,使整个的表述更加具体,更加清晰直观。
5,修改了第二法中操作步骤中的部分描述
a、新标准中稀释液由“缓冲蛋白胨水或无添加剂的 LB 肉汤”替换为“磷酸盐缓冲液或无添加剂的 Fraser 增菌肉汤”。还将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的描述删除了,不再限制混匀的方式,只要充分混匀即可。与第一法一致增加了液态样品的样品制备操作步骤。
b、单增李斯特菌限量指标 GB 29921-2021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中的水产制品(仅适用即食生 制动物性水产制品),其要求的检出限为小于等于 100 CFU/g。吸 0.1 mL 接种 2 块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方法检出限可以满足该要求。
由此新标准中的样品的接种,新增了2-3个适宜连续稀释度,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.1m,样品匀液接种 OA 李斯特显色平板涂布的方法。
作为配套的检测标准,“0.1 mL、0.1 mL 涂布法” 已能满足现行产品标准需要。同时继续保留“0.3mL、0.3mL、0.4mL 涂布法”,满足检出限 更低的需求和方法的延续性。
c、新标准中2025 版标准提出要求,从样品稀释至样品接种完毕不得超过 45min。
6,完善了平板结果计算与报告
结果计算与报告在201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,菌落生长大于和小于100的情况分别给出了相关要求描述。
7,第三法的样品接种增菌培养基变化
8,第三法中需要验证的菌落数量变化
9,附录A 培养基与试剂部分的主要变化
● 对李斯特氏菌检测相关培养基及试剂方案进行了修订。Fraser增菌肉汤FB1、FB2取代了原标准中的李氏增菌肉汤LB1、LB2;
● 明确规定了OA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的配方;
● 对PALCAM培养基选择性添加剂的配制方法进行了勘误;
●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和糖发酵管的pH值要求有所变更;
● 新增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和无菌生理盐水,取消缓冲蛋白胨水(BPW)的使用。
来源:“食品微生物检测”公众号,作者~食品微生物检测!
说明:文章、视频、图片等所有内容,仅用于学习交流,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,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,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