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传感器:食物沙门氏菌检测的 “速查神器”
发布时间:2025-04-14 浏览次数:38 分享:
你是否想过,在享用美食时,食物中可能潜藏着危害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?沙门氏菌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,可引发腹泻、发烧、腹痛等症状,尤其对儿童、老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威胁极大。以往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,如培养平板法、ELISA 和 PCR 等,虽准确性高,但耗时久,且依赖实验室设备,难以满足食品加工、餐饮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。近期,韩国汉阳大学Yongwoo Jang团队另辟蹊径,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脂多糖(LPS)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,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》。
该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如图1所示,技术的关键在于对 LPS 的精准识别。LPS 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同细菌的 LPS 结构差异显著,如同独特的 “身份标识”。沙门氏菌的 LPS 结构特殊,研究人员以此为靶点,选用聚多巴胺(PDA)作为聚合物基质。PDA 成本效益高且功能多样,在构建传感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从制备过程来看,研究人员先精心制备 PDA 核心,再将 4 - 甲酰基苯硼酸(FPBA)引入其表面。FPBA 能与 LPS 的顺式二醇结构紧密结合,就像钥匙与锁精准匹配。之后,让 LPS 与 PDA-FPBA 充分结合,再洗脱 LPS,在分子印迹聚合物(MIP)表面留下特异性识别 LPS 的结合位点。当含有沙门氏菌的样本接触传感器时,LPS 迅速 “对上号”,与结合位点紧密结合,引起传感器的电流变化。研究人员通过检测电流,就能快速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及其含量。
图1 MIP 制备机理及食物样本中现场检测病原体的流程
沙门氏菌LPS印记的MIP包被电极(SL-MIP)检测效果如图2所示,它灵敏度极高,检测限低至 10 CFU/mL ,在 102-108 CFU/mL 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。同时,具有高度的选择性,对其他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几乎无交叉反应,能精准锁定沙门氏菌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自来水、牛奶、猪肉等实际食物样本检测中,无需复杂预处理,该传感器就能有效工作,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。
图2 SL-MIP对沙门氏菌的检测表现。(A)沙门氏菌与MIP纳米颗粒结合的SEM图;(B)沙门氏菌不同浓度下的DPV图;(C)SL-MIP对不同浓度沙门氏菌检测的线性校准曲线;(D)108 CFU mL−1沙门氏菌浓度下MIP与NIP(无印记高分子)的电流改变;(E)革兰氏阳性菌与沙门氏菌在108 CFU mL−1浓度下的DPV图;(F)革兰氏阴性菌与沙门氏菌在108 CFU mL−1浓度下的DPV图
此次研究成果意义重大,为食品安全监测带来了新的有力工具。它有望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、餐饮服务等场所,实现现场快速检测,及时发现沙门氏菌污染,预防食源性疾病爆发。不过,目前检测时间约 30 分钟,仍有提升空间。未来,研究人员计划用磁性核心替代 PDA 核心,借助快速磁分离技术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12951-025-03341-x
来源: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,作者~徐礼龙。